思峻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事迹材料 主题教育 规章制度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党建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五篇】

时间:2023-02-14 12:20:4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合集,供大家参考。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合集

《聊斋志异》这本书里描写了许许多多关于鬼怪、狐仙的故事。你有读过《聊斋志异》这本书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1

先说说整体感受,这本书写了很多的人和鬼,人和狐狸或者狐仙的爱情故事,听起有些人鬼情未了后者有些恐怖,但其实还是蛮感动的。鬼或者狐狸身上也有人性的光辉,比如知恩图报等。除了爱情故事,这本书还有写真人真事的,比如其中有一篇就记录了清朝期间的一次地震。也有一些很诡异如梦境的短小精悍之作,如《江中》。还有一些类似于寓言故事如《武技》。当然还有关于中国传统化中道教的东西,比如《崂道士》,其中崂在很多篇故事都有提到。一些也是作者自己或者别人的梦境。书里面的命名也很多有特点,基本以主人公的名字为标题,比如《聂小倩》,《阿秀》等。

这本书中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书里面的爱情故事”,真的很简单也很完美,很多都是两个人一见钟情,你情我愿就在一起了,相爱非常容易,浪漫也很简单。可能这就是书里面的特点吧。如果把现实因素参杂进去,比如两个人结婚要不要买房的问题,买了房一个月需要还多少月供,生了孩子需要打疫苗,疫苗如果是假的怎么办?奶粉是不是假的?孩子上学摇号等很现实的问题,估计爱情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其中令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篇是《花姑子》,这里面主人公是安幼舆和花姑子。安是陕西人,讲义气,喜欢放生。其中就放过一个獐子,而它就是花姑子。一天安在华迷了路,一个老头带他到屋里歇息,安看到花姑子容貌俏丽,二八芳龄,就产生了爱慕之心。于是他主动问花姑子想求婚,花姑子表现的很严肃。安就跪在地上哀求,但花姑子依旧没有答应。安回家之后对花姑子朝思暮想,也许得了相思病吧,饭吃不下,觉睡不着,自己眼花缭乱,脑袋昏昏沉沉,好像很快就要死了。没想到花姑子了,用手给他揉搓,安看到花姑子顿时神清气爽了(Exusee?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安像一个小孩子,眼睁睁看着花姑子,眼泪不住的往下流(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啊)。花姑子这个时候也很调皮,她歪着脑袋看着安躺在床上说:痴心人,怎么病成这样了?。说完坐在安的腿上给他按摩太阳穴(狗粮撒的也太狠了吧),安闻到了花姑子身上迷人的芳香,渐渐地他感到额头冒汗,全身出汗。花姑子给他留了几个蒸饼便走了。安吃了那几个蒸饼过几天就好了。过了几天花姑子了,给安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但做夫妻可能不现实。这个时候安就很难受,闷闷不乐。花姑子看出了就说:如果你一定要和我相好,那就到我家去提亲吧。安心里当然高兴极了。但去了花姑子家之后没想到是花姑子很决绝地要结束这段爱情。老头因为安和女儿在一起骂了花姑子。安灰溜溜地回家了。安实在求爱心切,于是第二天就去里找花姑子的家,但不小心迷路了。半路被变成花姑子的蛇精骗走害死了,尸体赤裸裸的放在了悬崖底下(感觉好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啊)。之后,花姑子救了安,并且怀了安幼舆的孩子。但两个人还是不能在一起,因为花姑子毕竟不是人,因为和安在一起她已经损失了十分之七的道行了。最后她留给安一个孩子。

知恩图报是人性的光辉,但没想到一个成了精的獐子也有这样的人性特点。安幼舆平时乐于做好事,也是给自己积累福报,也收获了爱情。但和花姑子的爱情却是蜿蜒曲折,一波三折。

《花姑子》算是一篇不完美的爱情故事。这可能启示我们如果想要收获爱情,需要多做善事做好事同时自己也要优秀。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2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

《聊斋志异》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画皮》、《小翠》、《促织》等。《画皮》告诉我们要分清善恶是非,不能光看一个人的表面来妄下定论。《小翠》这故事告诉我们要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故事讲的是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一只狐狸逃到了王府,并在王夫人的床底下躲了一夜,其实这狐狸就是小翠的母亲。不久,一位妇人带了一个少女登门,说要把女儿嫁给王夫人的儿子王元丰。过了几天,王元丰在屋里一直喊热,小翠并没有注意。

过了一会儿,王元丰竟然闷死了。王夫人以为是小翠害死了王元丰,就把小翠赶出了家门。那个妇人就是躲在王夫人床底下的狐狸,因为被电神追击,不得已才逃进了王府,躲过了一劫,为了报恩,才把女儿嫁给了王元丰,而王元丰的死只是一场意外,王夫人没弄清来龙去脉就把小翠赶走了。

这些名著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罗贯中通过《三国演义》带我们回到了那个群雄纷争、英杰辈出的战乱年代,去结识忠肝义胆的关云长、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狡诈多疑的曹操等典型人物;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塑造了一批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描写出了他们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西游记》则是一部伟大的神话,作者吴承恩凭借天才的想像力将神仙、妖怪和普通人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曹雪芹的《红楼梦》呈现出一批可爱又可怜的青年男女,他们缠绵悱恻的感情故事感动了所有读者,成为千古绝唱;还有《聊斋志异》……它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史上的耀眼明珠,其中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3

《聊斋志异》这本书我非常爱读,我最佩服里面的崔猛。

崔猛是个世家弟子,性情刚毅,脾气暴躁。谁要稍微冒犯了他,他就拳脚相加。崔猛喜欢打抱不平,来求他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崔猛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对母亲十分孝顺。

崔猛家隔壁有个凶悍的妇人,婆婆饿得快要死了,儿子偷偷给母亲拿点东西吃,这悍妇知道后,就把丈夫骂得狗血喷头。崔猛十分愤怒,跳过墙去,把悍妇的鼻子、耳朵和唇舌都割掉了,致使她当场死去。我觉得崔猛干得对。因为孝顺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哪一个人听完这样的事不痛心呢?

我长大就想做一个崔猛这样的人,除去天下的祸患,保祖国的平安。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4

一看到这本书熟悉的题目,不少人第一时间想起一个令人耳熟的故事电视剧:《画皮》,电视剧里那些夸张的故事情节时到今日仍然令我们心有余悸,所以很多人一定会误以为《聊斋志异》这本书是一本纯粹的恐怖小说,错!那就大错特错!这本经典耐读的小说如果单单停留在这么低级的层面的话,它还会从清代一直流传至今吗?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一个个故事,它还通过让我们阅读这些故事从而领会到一个个深长的道理,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前年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聊斋志异》是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看来偏偏讲的鬼、狐、仙、怪,其实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字里行间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丰富体验。

从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丽的景象深处并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话所说人不可貌相,还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纯洁、美好加钻石般透明。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败坏,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蒲松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5

《聊斋志异》,虽说已经是清代小说了,但本人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故事大意虽能读懂,但个中情节究竟怎样迂回曲折,个中许多具体的词语所指的人或物在如今的我看来也是不懂的。所以读书的时候,读完一遍文言,我不由得还得去看一看后人所写下的注解。

《王六郎》,这是我看这本书以来,感到有意思的第一个故事。

因为之前的故事,大都十分短小,内容也十分简单,或者是那种异常恐怖的描写。虽说看的时候确实觉得蒲松龄描写的恐怖场景和情节十分精彩,但读来总是让人感到战栗和排斥。

这篇故事则不同,虽然也是写人鬼之事,但却少了恐怖,多了温情,让人不由得心生欢喜。

讲的是一人一鬼之间的深厚友谊。

这个故事也改变了我之前对所谓溺死鬼的印象。往常看到的志怪小说或故事,总是把溺死鬼描述得十分可怖,它时时刻刻想要抓人偿命的形象也十分鲜明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个故事中的溺死鬼却不一样,虽然已经没有了生命,但仍有着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并且有情有义。讽刺的是,现实中活生生的许多人甚至都没有王六郎这个鬼品德高尚,不说高尚吧,有些人的所作所为都让人不愿称之为一个“人”。

王六郎和主人公之前的情谊是十分令人感动的。

刚看开头我以为这会是个以悲剧收尾的故事,王六郎会因为慈悲之心而长久地被困河中。然而小说却来了一个翻转,让仁慈之人得到他应有的善果——当官,或者是当神了。这就让本来压抑的读者心情豁然开朗,从正面宣扬了善有善报的道理。

而王六郎在他镇当神,主人公不远千里前去探望的故事,更表明了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主人公的敦厚守信与王六郎的知恩图报。

故事最后以美满结局结束,也是给予了读者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想象吧。

第二则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则是《偷桃》。

这是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使人读来颇有一种回忆少时轶事的意味。看后人的注解,也有这么一说。但是当我阅读这个故事时,我不由得感到惊奇,故事中对于“偷桃”幻术的描写过于神奇了一些,以今人之眼光看来也是绝不可能发生之事。

其实之前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古时魔术——幻术中一个小把戏,但蒲松龄的描绘实在是让人惊异,以至于让我怀疑这不太可能是他年少时亲眼所见的表演,如若他的确看过这个“偷桃”幻术,那书中的叙述恐怕也是平添了许多夸张的描写吧。因为我之前也对魔术这一艺术有些兴趣,也探得了一些魔术的基本原理,可书中的幻术表演在我看来还是那么的难以想象,有些不切实际了。

不过想想这本就是存在于《聊斋志异》这本志怪小说中的一篇小故事,不奇的话怎能对得起其“志怪”之名呢?

>

推荐访问:聊斋志异 合集 心得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合集 《聊斋志异》读书心得5篇 聊斋志异的读书心得